上海“有序恢复”了,还能再回到从前吗?
5月30日晚,看到上海将于6月1日“有序恢复”的消息,便替妻子的表弟感到高兴。
表弟夫妇多年前就在上海做美容美发工作,收入颇丰,2012年回来生二胎后,为了陪伴孩子没再去上海。
总闲在家里也不算个事,便于2016年投资300万元建了个长江鲥鱼养殖场。
生意还不错,两年下来回本大半。
看到利润如此丰厚,表弟便于2019年投入更多的钱对养殖场作了扩建。2020年初刚准备销售时,灾难来临了。
由于各地此起彼地封控,成鱼根本运不出去,两年多来将价值数百万元的鲥鱼埋到了地下……
眼看着难以摆脱困境,今年春节后,他决定重回上海。
筹钱、找店、招员工,忙了一个多月,到3月中旬,四家新店全部到位准备投入运营,但突然间就静止了,困在出租屋里。
今天,全网都是上海解封的消息,我便打了个电话给他。彩铃一响,我便发现了变化。曾经当过小村官的他以前的彩铃声一直是充满正能量的热情的旋律,以致于我为了避免听到那个旋律尽量不打电话给他。他的微信朋友圈也全是满满的正能量大事,我浏览过一次后便屏蔽了他的朋友圈,听说他还有点不高兴。
这一次响起来的彩铃,竟然是理查德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《秋日的私语》。
虽然这首曲子听过无数遍,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其中的伤感与无奈。
他一接电话,我便问他感觉如何,他却告诉我人在山东,再隔离8天就可以回家了。
原来,在捱过70多天后可以离开时,他们选择离开。
但距离上海仅有300多公里的家乡却不接纳。即便如此,他们也要走。能去哪里就去哪里。
只求离开!
最后他们选择了山东。
他的话,也如那首曲子般伤感而无奈。
搁下电话,我突然有查看他朋友圈的冲动,但还是没有看。
不用看我也知道,在上海经历过那样的70多天后,他已经无法再回到从前了。
虽然宣传平台上只差敲锣打鼓一般的喜气洋洋,但那满屏的喜庆,和2500万的人数相比,实在是什么也代表不了。
在微信群、朋友圈、订阅号和微博里,我读到了许多上海人的文字,和表弟一样伤感而无奈。
有泪水,但不是因为激动;
有无眠,但不是因为兴奋;
有期待,却不是因为希望;
……
从这些文字里,我真真切切地发现,他们丢掉了什么。
就是那种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的元素。
是的,经历过战栗与挣扎,经历过俯首与服从,经历过眼泪与呼号,经历过沉默与坚持,人,总会丢掉些什么。
无论你曾经多么高傲和自豪,只需一声呵斥,它们就会碎成一地鸡毛;无论你曾经多么自信和阳光,只需几句命令,它们就会坍成柔软的面团;无论你曾经多么充实和富有,只需要几波动作,它们就会化成缥缈的轻烟。
当然,也会得到些什么。
至少,可以学会思考。
当一个人开始思考后,他就再不是原来的他,他也再不会回到从前。
他应当明白,有东西,如尊严、自由,断断不可放弃。
它们是与生俱来的,从来都不该是别人赋予的。如果别人可以赋予,那别人就可以取走。
随时,随地,在别人认为需要的时候。
当他明白了这些,走在上海繁华的街道上时,人流依旧,热闹依旧,华灯依旧,绚烂依旧,但一切都不一样了。
他抬头看天,看到鸟儿矫健的身影从蓝天上划过,很快消失在视线的尽头,没有留下一丝痕迹。
但他知道,那是有轨迹的;这条轨迹,在他的心里,永远无法褪去。
正如那首《秋日的丝语》,隐隐约约,绵绵不绝。
谁也不知道,未来的路上会有什么,也许会有泪水,还有苟且,甚至还会有屈辱,但面对这些时,内心的认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
当他停下脚步,回首昨天,或许会留恋,或许还会羞愧,但无论如何,他再不会回到从前。
别了,上海的昨天。
别了,昨天的上海。
但愿你丢掉的是懵懂,收获的是光。
只要有光,就再也不会回到从前。
——正文完——
主号更精彩
推荐2部官场小说
好文荐读